在人口老齡化、“獨居青年”,
人數增多的社會背景下,
許多新職業應運而生,醫院
陪診師。就是其中的一種
新經濟、新業態下,
廈門的醫院陪診行業發展如何?
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
又有哪些問題呢?
廈門陪診師興起,滿足部分人群就醫需求,
90后女孩
廈門護工
是一名
陪診師,
入行近5個月。
這天她的陪診客戶是一位60多歲的老人,
老人的家屬在社交平臺上。
看到
廈門護工
發布的陪診信息便聯系上了她,
上午10點,在醫院門口接到老人后,
廈門護工
簡單詢問了就診信息,便到掛號窗口繳費取號。等待期間,她和老人聊起了之前體檢報告的情況,商量一會兒如何和醫生溝通。
隨后
廈門護工
陪老人到二樓,待叫號后一起進入診室。
廈門護工說:
這個環節對
陪診師
來說很關鍵,
她們需要向醫生轉達家屬告知的信息,
還得詳細記下醫囑,
不能有所遺漏。
問診結束后,廈門護工結算了費用,
并幫老人到藥房取藥,
整個流程下來耗時近兩個小時。
廈門護工
陪診師
這個職業我覺得它可以幫助很多就醫難的人,特別是老人和孕婦,能讓大家在就醫方面更便利、更高效。
廈門護工
告訴記者,這次的陪診內容比較簡單,平時如果遇上要做手術的客戶,則需要幫客戶規劃十幾項術前體檢項目,更復雜一些。
從業人員以個人為主缺少行業監管
記者在社交平臺搜索發現,網上有不少廈門地區
陪診師
的接單廣告,大多一小時收費50元,一上午收費200元,但大部分廣告都沒有說明
陪診師
是否有相關醫學背景。
在網上的一些信息中,也有提供廈門地區的陪診服務,范圍覆蓋多家三甲醫院,陪診費用從每次59元到1288元不等。
客服宣稱自家的陪診師有相關醫學背景。但當記者詢問,下單后是否可以查看相關從業證明時,客服表示當前并未對顧客開放。
從記者的初步調查情況來看,
當前廈門還沒有大型的陪診公司,
從業者多為個人。
缺少相關行業標準和準入門檻,
其專業性和安全性都需要進一步考證。
對于這個新職業
不少市民點贊:有溫度!
感覺挺好的,因為像我們自己是可以找,但老人家(自己上醫院)肯定是很麻煩,也不愿意來了。
我覺得這個比較方便了,我感覺就是正規平臺推出來,對于人員來講,他們這種公司或者是平臺會采取比較有效的方式去管理。
職業需規范發展 律師建議陪診前書面約定。
陪診職業的興起
確實滿足了部分人群的就醫需求。
廈門
陪診師的從業資格
雙方發生糾紛怎么解決
在行業發展的同時
如何做好監管和規范呢?
有律師表示,當前
陪診師
這一行業基本還處于“隨意上崗”的狀態,容易出現糾紛。特別是患者的診療信息被
陪診師
基本掌握,如果
陪診師
工作疏漏,將損害患者的財產權、人身權、隱私權。
因此,在行業沒有得到規范之前,
建議陪診前以書面形式確定服務內容
以及一旦發生損害
各方應如何承擔責任等。
從行業層面來說,要盡快地完善準入機制,審查從業的資格,建立備案制度,加強職業的專業化培訓,同時也要建立一套專業化、規范化的服務流程。
不過,
陪診師
的職業標準也并非一片空白。2020年人社部寫入職業分類的“社群健康助理員”就和
陪診師
十分相似,只不過前者的服務場景更廣。
2021年的10月已經頒布了一個相關的標準,這個標準里面就把社群健康助理員分成三個等級,而且在里面對他們的工作也有相關的要求,考證要考什么也有相關的要求。在他的工作里邊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就診服務。
隨著老齡化問題愈發凸顯,職業陪診師的興起,恰恰反映出相應的公共服務存在缺失,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公共服務投入,如在醫院里增加志愿者的人數,更關注重點人群的就診需求,讓市場服務和公共服務形成互補,共同發展。
蘇州護工聯系電話:400-8855-658